top of page
Search

博物館作為行動主義者

Updated: Sep 3, 2020


        博物館是行動主義者嗎?或是說博物館應該是行動主義者嗎?隨著自然歷史博物館外西奧多羅斯福雕像(Theodore Roosevelt statue)的拆除[1],或者是因疫情暫時閉館的布魯克林博物館特別為「黑人的命也是命(Black lives matter)」的示威者提供休息空間[2],可見已有不少博物館願意加入行動主義的行列。本文將從三個層次,了解博物館如何可透過行動主義的角度思考實踐的利基。


以下為博物館的三種方式:

1. 他們制止錯誤訊息的傳播。

雖然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功能,但博物館最明顯的就是作為一個制止錯誤訊息的場所,因為在假新聞(fakenews)充斥的世界裡,博物館仍然作為一個被社會少數信任的機構,博物館應利用自己的力量將正確的訊息傳遞出去,藉此遏止錯誤訊息的散播。而博物館內也充滿著能夠辨識、檢查正確訊息的專家們,但在博物館當中,承認不知道正確答案也很重要,因為訊息的準確性須保持透明、懷疑的態度,大眾對於博物館才會有所信任。

2. 他們教導且激發批判性思維。

此點與第一點息息相關,在假新聞(fakenews)的世界中,每個人都需要更加的培養分析能力與評估訊息可信度的能力。俗話說:給一個人每天吃魚,您每天都需餵他一條魚,但是教他如何釣魚,您一生都可以養活他。博物透過教導、啟發批判性思考的課程與空間,讓觀眾增加自身的能力,成為在世界各地具有思考能力的知識尋求者。

3. 他們創造對話空間。

世界上有許多灰色地帶,還有一些尚未解決的事實或開放性的問題,因此博物館不需要知道所有事情的答案。或者,當博物館在同一個議題上揭示不同的面向時,觀眾反而能獲得更多的力量調整自己的信念,並透過參觀者以及其他觀眾的意見空間,博物館促成了自我的反思以及集體共同的對話。

博物館其實具有將上述想法納入機構的能力,而文中提出一些可思考、探索的問題:博物館是否應支持特定立場?應該引導觀眾採取行動嗎?或是是否將參觀者受到啟發的價值觀,運用在自身的制度架構中?對某些機構而言,他們透過自身的任務目標及相關利益者,相較於其他機構更容易回答這些問題。然而,博物館是透過遏止錯誤訊息的傳播,教學、啟發批判性思維並創造對話空間,促使了行動主義。

Photo credit: Emma Thorne-Christy


譯者:莊佳涵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2020 博物館社會參與實踐設計思考工作坊活動紀實

本影片為2020社會參與實踐設計思考工作坊活動紀實,活動由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共同合作,邀請到國內從事博物館設計、社會設計、展覽策劃、方案規劃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—由林承毅(林 事務所執行長)以第一天講座作為開場,接著朱家琳(老派博粉繆思長)、剛勇(人生百味創辦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